首页 > 新闻 > 行业新闻

公交企业力推“错峰充电”降本增效,如何精细化管理?

交通,是经济的脉络和文明的纽带,也是“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”主战场,在双碳目标落地中起到重要支撑作用。推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,公交企业如何发力?近年来,众多公交企业力推新能源纯电动车“错峰就谷”的充电方式,以此来节能降耗降本增效,取得了较好的效果。

以武汉公交第五营运公司为例,该公司共有公交营运线路88条,营运范围覆盖东湖高新、江夏、武昌、洪山。配备了营运车辆1411台,其中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已经达到1259台,占该公司配车总量的89.22%。现有充电场站34座,充电枪717把,充电设施布局完善,运行效率也显著提升。

武汉实施峰谷分时电价政策,如18点至20点为尖峰时段,电价为1.056元/度电;16点至18点,20点至24点为高峰时段,电价为0.882元/度电;6点至12点、14点至16点为平峰时段,电价为0.65元/度电;12点至14点,24点至次日6点为低谷时段,电价为0.4元/度电。

据数据统计,仅2024年1月至4月,公交第五营运公司通过力推分时充电“避峰就谷”的管理方式,充分挖潜新能源纯电动车的充电能力,合理调配车辆的充电时间,以及充电工的工作时间,错峰充电节约开支172万余元。

 

六安公交现有新能源公交车495辆,其中纯电动公交车245辆,占比49%。为有效降低电耗,实施“错峰充电”,六安公交结合充电桩分布、车辆停放、不同车型所需电量、充满电时间及次日班次等因素,将原来的高峰时段(8点至11点和16点至22点)1.08元/度充电,调整到平峰时段(11点至16点)0.67元/度、低谷时段(23点至次日8点)0.33元/度充电。在不影响公交车营运秩序的前提下,尽可能在低谷时段充电,其他时段补电,降低充电费用。通过以上举措,与去年同期相比,充电成本下降约0.31元/度,每天节约电费约7000元。

新能源公交车当前有着电池使用损耗不一、路线长短不一、充电位紧张等问题,同时如何平衡错峰充电和营运秩序,即做好降本增效又不影响正常公共服务,是当下面临的难题。公交企业力推“错峰充电”降本增效,如何精细化管理?

交欣科技积极研发攻坚,及时推出新能源公交充电调度管理系统。可实现平台端、设备端的数据对接,根据车辆自身状态和车辆营运计划实现车辆充电计划动态生成,以及对充电设备、车辆的动态数据监测。

在报表部分,可以结合各个峰段的电价成本,对异常充电数据进行分析,进而对可优化充电空间和可节约成本分析,给管理者提供充电策略和充电模式的优化建议。